当前位置:首页 >> 伤感美文

用芦头写成的历史

时间:2022-03-22   浏览:14次

用芦头写成的历史

作者:钱维军

 

到过东滩湿地的,除了那珍稀的候鸟,无不惊叹春日里的万顷碧波、秋日里的芦絮飞扬、冬日里的肃杀悲凉,芦苇荡的美景如诗如画,令人流连忘返。

芦苇,吾俚崇明人叫芦头,除了滩涂、江边,在宅沟沿头、泯沟浜梢、河坍脚跟头随处可见。崇明岛是长江入海口最大的冲击岛,沙洲在形成过程中除了受潮水涨落的牵制,芦头的固沙作用功不可没。从某种角度可以毫不夸张地讲,崇明的历史就是用芦头写成的。

芦苇,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,根状茎十分发达。秆直立,高1-3米,具20多节。生于江河湖泽、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。在开花季节特别漂亮,可供观赏。

芦苇根茎四布,有固堤之效;芦苇能吸收水中的磷,可以抑制蓝藻的生长。大面积的芦苇不仅可调节气候,涵养水源,所形成的良好湿地生态环境,也为鸟类提供栖息、觅食、繁殖的家园。苇的叶、茎、根状茎都具有通气组织,有净化污水的作用。

芦苇杆中纤维素含量较高,可以用来造纸和人造纤维。在古代就用芦苇编制“苇席”用作铺炕、盖房。另外古代有种乐器叫做芦笛就是用芦苇的空茎做的。芦苇穗可以制作扫帚,芦苇花的花絮可以用来充填枕头,用途有很多种。

芦苇生物量高,芦叶、芦花、芦茎、芦根、芦笋均可用作畜牧业,饲用价值较高。家畜喜食芦苇的嫩茎、叶,芦苇地可用作割草地或放牧与割草兼用,适宜马、牛大畜放牧。除放牧利用之外,还可晒制干草和青贮。青贮之后,牧草香味浓。

开疆拓土的先辈自踏上沙洲的那一刻起,就与芦头结下了不解之缘。走进漫天遍野的芦荡,就地取材,用此先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始了伟大的创举。用芦头搭起了栖身的环笼舍,用芦柴生火取暖、做饭,甚至于吃饭的筷子也是芦头秆子。闲暇之余,在芦苇荡里捞鱼、摸蟹,捕捉野鸡、野鸭,以此来改善生活。安顿下来之后,在更大的地域砍斫芦柴,耕地播种,繁衍子息。

从此,我们的生活就一刻也离不开芦头了,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要依靠芦头,伴随生老病死整个人生历程,且听细述。

先说住的,逐步安稳之后,先祖要开宅建业了,最早虽然是简单的茅草屋,即便芦芭门、芦芭墙,总归有房子住了,才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。以后条件有所改善,建造砖瓦房了,但还有人家用不起网板,用芦箯条替代。

而在吃的方面,除开众所周知的包粽子要用芦叶外,过年做圆子也要芦叶。下好的圆子,稍放一息贴上剪好的芦叶就不会发生粘连。烀熟的圆子则相反,上镬前就得贴好芦叶。当然还不止这些,印刷糕也一样要用芦叶的。煠好的芦叶,那股子特有的清香味着实令人难忘。

农耕生活中,芦头担负起更加重要的角色,时时、处处、事事少不了它的身影。晾晒用的芦扉、薕子,囤粮用的篅条、芦匫,都是用芦头做成的。

日常生活里,搭个棚舍,如黄瓜棚、扁豆棚、鸡棚鸭舍、栅栏,无不用芦头作主料。逢年过节,做鹞子、扎灯笼,哪样不用芦头?

名声远扬的崇明老布,也与芦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织造过程中,做梭芦茵的断然少不了芦管;织出来的一种间布叫芦扉花布,离不开那个芦字。

冬日里穿的芦花靴是吾俚崇明人特有的保暖鞋,舒适又透气。可现今基本绝迹了。

在无垠的滩涂上放牧又是怎样一副心旷神怡的生活场景?

至于生老病死,外来人就搞不明白了,那跟芦头又有何关联呢?其实芦头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,据载,芦苇:甘,寒,无毒。清热,生津,除烦,止呕,解鱼蟹毒,清热解表。主治,热病烦渴,胃热呕吐,噎膈,反胃,肺痿,肺痈,表热证,解河豚鱼毒。现今芦根仍不失为一味中医良药。在崇明,病入膏肓者无力吮吸,当年没有吸管,甚至就用芦管吸食、饮水;贫困之家,有人作古了因无力购做棺椁,就用芦席一卷草草填埋了之。现今半丧事,扎库用的还是芦头。

此外,芦头是一种很好的造纸原料。而芦头笔作为书写工具却很少为人所知了,大家都知道,鹅毛笔是钢笔的前身,而芦苇笔则是鹅毛笔的前身,是记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水写笔,也是人类用笔历史上,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笔。芦苇杆质地坚硬,内部中空,粗细适当,可以说是大自然对人类书写最浑然天成的馈赠,可根据削尖方式的不同制造出迥异的书写风格,进可狂,退可狷,结实耐用,价格公道,是普通大众写作绘画书信交友的首选必备。

呜呼!芦头,对崇明人而言有着解不开的历史情节。

而今,在崇明生态岛建设的进程中大搞保坍工程,把河边有保堤作用的芦苇铲除殆尽,本末倒置,实在是一种悲哀!


北京在哪里治儿童癫痫效果好
老年癫痫患者可以治好吗
癫痫病有哪些治疗的方法
相关阅读
被遗忘在春季里的时光
· 被遗忘在春季里的时光

题记:花开半夏,又再一次细数着时光,在匆匆的过往中,仿佛总是遗漏一些美好,当回眸的那一刻才会发现其实身边正逢春季。也就是在这一刻,在也...